第二百二十九章:异地寄籍
当差。” 这道谕令虽然是针对长年在京师从商,而且已经置办产业的人来的,但由於此类现象在天下各省府县已普遍存在,因此各地府县纷纷效法。 有些地方还根据情况,对在本地异籍寄居的客商也予承认,b如北庭、安西、蒲昌三省省城,专门设置浮户专册,将其纳入册中,商人及流民、逃户皆被允许可在异地寄籍。 这一政策的实施,经过数年的演变,产生了什麽影响? 那就是负贩行商或进城务工之人,虽然因从事经商或做工跑到外地去,但随行子nV照样可以在其经商或做工地登记名籍,从而入学堂进学,乃至参加科举考试。 在洪武年间,商人子弟想参加科举考试,还存在一点小小的阻碍和麻烦,而从永乐二十一年往後,这样的麻烦便从制度上开始消失了。 朱高煦有理由相信,他若不提前布局的话,照这样发展下去,最多再过三、五十年,到时候大明朝的官员,至少会有一半以上是商人子弟出身,甚至更多。 历史上的明朝,自嘉靖年间往後,随着商人子弟出身的官员越来越多,导致朝廷对地方的掌控力越来越弱。 当有钱人不交税,却b着穷苦百姓交税的局面出现时,大明距离亡国也就不远了。 “爹,前面集市上好像有两夥人在斗殴。” 朱瞻堂视力极好,远远看见集市上有人械斗,旁边围了很多人在看。 此时,盛磊打马跟上朱高煦,递出去一个千里镜。 朱高煦接过千里镜,举在眼前,仔细看了一会儿。 随後,他收下千里镜,对盛磊吩咐道:“盛将军,你带几个人过去看看。” “是。” 盛磊低头领命道。